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正文

强力招商引资助力巴中高质量发展

巴中政协网  BZSZX.GOV.CN  时间:2022-09-06  来源:办公室

  强力招商引资 助力巴中高质量发展

  (民进巴中市委)

  今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投资促进系列部署,市委市政府在开年后召开的第一个大会确定为“全市投资促进提升年工作大会”,主要领导亲自率队外出招商,投资促进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省内各地相比,招商成效与预期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短板弱项依然明显。一是优势不优。从区位看,高速、铁路、航空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吸附不够,没有真正发挥经济通道的作用。从资源看,巴中山美水秀,但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的载体和通道还未形成,现有的资源零散量小,支撑产业乏力,招引进来的多数企业的原料基地、销售体系都还“两头在外”。从政策看,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规模远超预期,加之我们本身财力有限,优惠政策的可操作空间越来越小,在招商引资中的促进作用不断弱化。从环境看,我们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但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提升并不特别明显。主动服务、联动服务、互动服务的质效还不够高。二是特色不特。市委市政府狠抓产业发展,但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特色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一产品类杂、规模小、效益低;二产主业不突出,龙头企业少,工业总量小;三产市场主体少,品牌带动弱,消费拉动软。总体来看,配套不完善,链条不健全,投入成本大,缺乏竞争优势。三是专业不专。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有等加强,特别是项目策划、现代金融、法律咨询等专业人才十分紧缺。招商一线的干部专业能力不足,在信息研判、风险分析、协议洽谈等关键环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做到游刃有余。文旅康养、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缺口较大。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与时俱进转观念。我们自以为区位优越、生态优良、资源丰富。然而,以资源招商、政策招商,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缺乏绝对的竞争力。我们要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开放的工作方法革故鼎新,拓宽新空间,搭建新平台,营造新环境。以产业配套、市场潜力、营商环境为重点,替企业算细账,替政府算大账,打破“基础限制”“资源诅咒”,由项目包装向产业策划深化、由对接个体向对接组织深化、由全面撒网向重点突破深化,着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重点引进产业集群、总部经济、研发中心,提升开放合作效益。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厂房、设备补贴、物流运输、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快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科技创新、技术人才、生产工人等保障,加快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能力。

  二、大胆创新拓渠道。围绕全市“1+3”和县区“1+1”产业定位,紧盯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和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西等先发区域,是巴中招商引资的攻坚重点。但是,单纯依靠政府招商,存在有效信息不足、调研深度不够等弊端。驻点招商、委托代理招商、专业招商往往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要充分发挥专业团队、驻外机构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等优势,激活人脉资源,延伸招商触角,通过专业服务、资源整合,消除政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政企之间的精准无缝对接。进一步加强招商专业队伍建设,充实招商小分队的专业力量,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融合,积极推动“万商入巴”,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意向企业,每个月“集中研判一次信息,集中一次走出去对接,集中一次请进来考察”,每个季度“开展一次专题推介,举行—次集中签约,组织一次集中开工,努力实现“量变”带来“质变”的集聚效应。

  三、用心用情育主体。新形势下,营商环境对于招商的基础性地位更加突显,将成为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的先决条件。环境好、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让客商有钱赚、社会有地位、安全有保障,是吸引、留住、扩大投资的关键所在。招商小分队和项目落地服务部门要把为市场主体服务作为最大的工作任务,亲商、重商、安商,体现巴中跑团速度,用心用情、快办实办,“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品牌实至名归,用行动和诚意吸引企业投资。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法治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增强新动力、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