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省内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盆周山区同步基本现代化,是我省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巴中市是集革命老区、盆周三区于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区域内一直无国省级重大生产力特别是重大工业布局,发展基础差、经济底子薄、民生保障任务重,是全省发展最不充分最不平衡的地区,更是全省同步基本现代化短板最突出的地区。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省内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盆周山区掉队落伍的风险最大,亟待引起高度重视,给予特殊政策支持。为此,建议:
一、统筹解决中部塌陷和南北失衡的问题。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和辐射范围内,中部塌陷问题已引起省级层面高度重视,但南北失衡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川东北经济区五市较川南经济区四市土地面积多1.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多近500万,但2012年以来的10年时间,川东北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已从16.5%下降至15.3%,与川南经济区的差距也从208亿扩大至531亿。建议参照山东省推进省会济南、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江苏省推动连云港、淮安、宿迁和徐州等苏北4市与苏南地区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健全区域协作机制、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搭建产业转移合作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借鉴川南城际铁路一体化发展,加快谋划建设川东北五市城际铁路一体化高水平互联互通,加快谋划建设川东北国家5A级景区串联大环线,在成渝北翼发展较为滞后的巴中、广元两地建设省市共建的产业转移示范区。
二、通盘考虑外部输血与内部造血的问题。省委书记王晓晖在省委工作会议上强调,欠发达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弱,单靠自身力量和财政转移支付不足以实现较好的发展。应在大幅提高财力转移性支付补助标准的同时,省级层面给予欠发达地区差异化的政策支持,布局重大生产力,推动在川央企和省属国企投资工业项目,引导省级各类产业基金支持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培育振兴,以重大生产力布局、主导产业发展提升欠发达地区财源税源提升。
三、着力破解资源富集和转化不足的问题。省内欠发达地区大多是绿色生态资源、红色资源、特色文化资源富集地区,但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以巴中为例,石墨、天然气和一批特色农林畜牧资源具有比较优势,但科技研发、开发利用、就地转化、规模提升、精深加工、品牌营运等还存在诸多现实困难,如华油中蓝年产30万吨LNG项目投产6年来,产销两旺、供不应求,但因用气指标、化工园区建设等方面因素制约,企业现阶段无法进一步扩大产能。建议把欠发达地区的特色优势资源作为全省的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引导科研院所、国有资本、龙头企业参与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并配套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陈进 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